提高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化水平

文章来源:人民日报 时间:2014/3/3 11:09:00 查看次数: 字体大小:[    ]
 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:“党只有始终与人民心连心、同呼吸、共命运,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,才能做到坚如磐石。”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就是要使全党同志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,密切联系群众,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。为此,我们要努力提高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化水平,把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制度化、规范化、常态化。这是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基础性、根本性问题。

 

 

  提高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化水平具有重大意义

 

 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,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是党的根本能力。党要不断提高密切联系群众的能力,就必须充分发挥制度管全局、管根本、管长远的重要作用,把密切联系群众制度作为党的各种制度中最基本、最重要的制度之一。

 

  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,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。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,就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、最直接、最现实的利益问题,真心实意为人民群众办实事、办好事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制度上对党密切联系群众、服务群众等作出相应规定,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指向更明确、内容要求更具体、方式方法更科学。没有相应制度,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就难以真正落到实处。

 

  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内在要求。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,是我们党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凝聚起来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一大法宝。在新形势下,群众工作的对象、环境、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,要通过群众工作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,需要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科学化水平。提高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化水平,使群众工作制度化、规范化、常态化,是提高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集中体现。

 

  化解脱离群众危险的内在要求。当前,世情、国情、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,精神懈怠的危险、能力不足的危险、脱离群众的危险、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。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、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“四风”问题就是脱离群众的重要表现,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、反映强烈。化解脱离群众的危险,既需要加强思想教育,使党员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;更需要提高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化水平,使党员干部不能、不敢脱离群众。为此,需要建立一套内容协调、程序严密、配套完备、有效管用的群众工作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。
 

 

  抓住群众工作制度建设的关键

 

  提高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化水平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密切联系群众的极端重要性,牢牢把握群众工作制度建设的根本目的,不断完善制度体系,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。
牢牢把握根本目的。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是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,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。但是,由于所处的历史条件、所肩负的历史任务不同,党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的价值功能、实践形态也会有所区别。当前,立足于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,提高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化水平,根本目的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,实现好、维护好、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,使广大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美好生活。围绕这一根本目的提高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化水平,就要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设计群众工作制度,把群众工作制度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相关制度紧密结合起来。

 

  不断完善制度体系。群众工作涉及不同主体、不同领域,具有不同形式。提高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化水平,就要把不同主体、不同领域、不同形式的群众工作制度有机统一起来,形成内容协调、程序严密、配套完备、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。惟有如此,才能以制度为保障把群众工作做实、做深、做细、做透。当前,尤其要完善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,包括领导干部基层联系点制度、调查研究制度、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和下访制度、基层办公制度等,拓展和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,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。

 

  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。我们党一贯重视群众工作,各地为了做好群众工作也纷纷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、定期下访、接待群众、结对帮扶、慰问群众等制度。但从实际情况看,各种制度的执行力还不强,致使许多制度在实践中变形走样甚至形同虚设。提高制度执行力,一方面要提高党员干部对制度的认同,将制度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对制度精神的内心崇尚,防止制度成为“稻草人”;另一方面,要把群众工作制度变为硬约束,像执行党的组织工作制度那样执行党的群众工作制度。(王韶兴: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)
 

        [打印]  [关闭]  [纠错]
分享到:0
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① 凡本网注明"稿件来源:山西.高平"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高平市政府信息中心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
②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及时按作者意愿予以更正。
③ 信息热线:gaopingnews@163.com

首页 | 网站地图 | 免责声明 | 联系我们 | 关于我们

Copyright 1999-2014 GaoPing Municipal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

高平市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1999-2014 E-mail:gaopingnews@163.com

高平市政府信息中心制作及维护 晋ICP备17006604号 网站标识码 1405810002 最佳分辨率:1024*768像素

晋公网安备 14050002000333号

网上报警